移民資訊日本最大古墓仁德天皇陵終于要掀起面紗一角
位于日本大阪府百舌鳥古墓群的大山古墳(仁德天皇陵)
【乔鸿网报道 乔鸿顾问 王欢】10月15日,日本宫内厅宣布,将与大阪府堺市共同挖掘和调查日本最大的大山古坟。大山古坟被日本宫内厅作为仁德天皇陵进行管理,全长486米,始建于5世纪。日本宫内厅此前一直严格禁止外部人员进入皇室祖先的陵墓。但现在“为了实施妥善的保全管理,需要当地政府的见解和协作”,将首次允许外部专家参与挖掘调查。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6日報道,出于作爲日本皇室財産的陵墓“需要安靜與尊嚴”立場,日本宮內廳原則上不對外開放。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正在進行包括大山古墳在內的百舌鳥及古市古墳群的申遺,要求公開陵墓的聲音出現增強。以共同挖掘爲契機,預計關于如何處置陵墓的討論將越來越多。
此次挖掘的目的是收集包圍墳丘的溝渠護岸工程的資料,將對最內側堤壩進行3處挖掘,調查有無陶俑等文物和遺迹。調查時間爲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
宮內廳將承擔挖掘費用,堺市將派出1人參與挖掘和報告編寫工作。不允許普通民衆到挖掘現場參觀,護照移民,但討論舉行演講會等活動。
考古學的學會等團體多年來一直要求進入陵墓。宮內廳于2007年變更了陵墓管理相關規則,開始允許考古學家等進入陵墓。
宮內廳與堺市此前也曾共同實施過地表調查,以及在各自管轄範圍之間的共同挖掘調查等。堺市的文化財産課就此次的共同挖掘表示,“在協助保全管理陵墓的層面上能夠實際參與挖掘調查意義重大”。
不公開原則在調整
日本宮內廳管理著全國共約900處埋葬曆代天皇、皇後及皇族的陵墓、以及無法確定被葬者,但有可能是陵墓的陵墓參考地。其中的古墳也很多,但由于中心部分不屬于《文化財保護法》的對象,護照移民,未被指定爲國家史迹。因此嚴格禁止外部人員進入,包括修複等工作的挖掘調查也一直由宮內廳的工作人員負責。
由于要求開放的聲音不斷增強,宮內廳也在推進管理體制的調整,繼與堺市共同挖掘仁德天皇陵外,“其他陵墓也可能尋求當地政府的協作”,陵墓調查官德田誠志表示。
爲了討論嚴重被侵蝕的溝渠沿岸的修複方法,此次挖掘的目的是確認土層的堆積狀態等。也可能出土圓筒形土陶等文物,有聲音期待能夠獲得古墳的結構和建造年代等線索。
出于同樣的目的,2016年曾在溝渠的水面下實施過聲波調查。調查發現,建造時陵墓全長比現在長40米左右。
陵墓問題專家、同志社女子大學教授山田邦和表示,“同樣的舉措能否向其他陵墓擴大,如何對外公布成果等課題依然存在,但日本朝著開放陵墓的方向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