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資訊現代愛爾蘭崛起之路
身份認同:“永遠的愛爾蘭”
《中國社會科學報》:“身份认同”一直是愛爾蘭民族历史的重要议题,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愛爾蘭文艺复兴运动反复强调的概念。怎样定义这种“身份认同”,或者说“愛爾蘭性”?
李修文:历史上,愛爾蘭经历过若干次外来入侵。在愛爾蘭基督化之前,凯尔特人作为第一批入侵者来到愛爾蘭,赶走了岛上的原住民“丹奴之子”(Tuatha De Danann),从此以后的若干世纪里,愛爾蘭民族主要以凯尔特人为主。从公元9—10世纪到后来的12—15世纪,我们分别经历了维京人、诺曼人和英国人的入侵。16世纪开始,英国开始在愛爾蘭建造种植园。17世纪,克伦威尔(Cromwellian)出兵愛爾蘭,愛爾蘭全境被英国统治,这一战争加剧了英国和愛爾蘭的宗教冲突以及愛爾蘭岛内部的冲突。在一系列复杂历史的影响下,愛爾蘭人的身份认同是多层次的:有人认为自己是盖尔愛爾蘭人,也有人认为自己是诺曼愛爾蘭人或者英国人,等等。
愛爾蘭历史中的很长一段是由愛爾蘭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恢复主权的独立战争构成的,这也是愛爾蘭身份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愛爾蘭获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摆脱了英国统治。然而,较长时间的殖民和信仰冲突使得愛爾蘭东北部的大部分人不愿意离开英国管辖。因此,愛爾蘭北部6郡选择继续留在联合王国,并组建了自己的议会,護照移民,而愛爾蘭岛南部26郡则脱离英国统治,独立成为愛爾蘭自由邦。
这一岛内分裂造成了北愛爾蘭内部占多数的新教徒和占少数的天主教徒之间常年的对立冲突。1998年“贝尔法斯特协定”(Good Friday Agreement)的签署,宣告北愛爾蘭长达30年的武装冲突得以停息。条约就很多核心问题达成一致。例如,每个人的身份认同都应受到尊重。在北愛爾蘭,不论你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还是愛爾蘭人,都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同年,愛爾蘭由全民公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愛爾蘭政府是整个愛爾蘭岛的政府,愛爾蘭是否统一,将由愛爾蘭南北人民通过和平手段以民主的方式共同决定。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愛爾蘭建国初期,为了巩固新成立的国家,愛爾蘭政府规定愛爾蘭语为第一官方语言。一直以来愛爾蘭都在努力复兴愛爾蘭语,这项运动到目前为止是怎样的情况?
李修文:愛爾蘭语也是愛爾蘭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我们有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愛爾蘭语。愛爾蘭语和英语有非常大的差别,它是凯尔特语族的一支。19世纪,因1845年大饥荒愛爾蘭人的移民潮,愛爾蘭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移民对象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英语国家,愛爾蘭语近乎消亡,现在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日常使用愛爾蘭语。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复活昔日的语言,愛爾蘭人民和政府都非常支持愛爾蘭语的发展。愛爾蘭语现在是所有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也是愛爾蘭“高考”的必考科目。现今已有很多全愛爾蘭语中小学,遍布愛爾蘭全境。但推广愛爾蘭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在英语为主流的大环境里让愛爾蘭语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
炫目的文學藝術之光
《中國社會科學報》:愛爾蘭拥有杰出的文学传统,曾经有4位愛爾蘭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当代优秀作家也是层出不穷。谁是您最喜爱的作家呢?
李修文:威廉·巴特·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的很多首诗我都牢记在心,尤其是那首《一个愛爾蘭飞行员的预知死亡》(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非常有意思。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也是我喜欢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非常精彩,但也比较艰涩难懂。
语言的认同性造就了愛爾蘭丰富的文学传统。历史上,我们有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世界上人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率最高的国家。叶芝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创造了很多至今沿用的短语,例如2008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英文名就是叶芝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里的句子。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是20世纪30—50年代的戏剧先锋。他重新创造和定义了戏剧的概念,转变了当时人们对于戏剧的看法。谢默思·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是愛爾蘭距今最近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護照移民,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也是非常出色的剧作家。除了这四位诺奖获得者,我们还拥有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和詹姆斯·乔伊斯这样的英语文学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