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资讯日本首相安倍时隔7年再访华 专家解读中日关系重点
中新网10月25日电 (卞磊 刘丹忆) 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再次访华。专家认为,安倍晋三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走过“不惑之年”之际访华,或将促进中日两国加强经济合作,推动两国信任,进而推动关系向前发展。
资料图:7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首相官邸会见由约200名中日青少年组成的“小大使”一行并致辞表示,希望两国青少年成为日中友好的桥梁。中新社乔鸿顾问 吕少威 摄
【見證中日友好條約40年:安倍訪華時間有“關竅”】
安倍此次訪華,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巧合”之際,也給予中日一個重新審視雙方關系的契機。借助曆史與現實機會的交疊,借助經濟合作促政治回暖的信號,雙方努力推動關系回到友好互信軌道上。
2017年,中日間開展了一系列積極互動。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認爲,安倍在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時訪華,兩國領導人將重溫締約初心,重申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堅持並踐行條約精神,進一步改善中日關系,深化合作。
北京大學教授王新生表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爲安倍訪華創造一個良好時機,在此時機下,中日關系的改善將更加順其自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談到安倍訪華目的時,王新生還特別指出,在經濟方面,安倍希望利用外部因素推動日本經濟發展,投資移民,緩解日本老齡化嚴重、消費不足等問題;同時,他希望能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爲日本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右2)2016年8月24日集体会见在东京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王毅(左2)、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右1)和韩国外长尹炳世(左1)。中新社乔鸿顾问 王健 摄
【500商業領袖陪同:安倍訪華議題有“看頭”】
在安倍此次訪華期間,中國領導人將同安倍舉行會見會談,就改善發展中日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雙方還將舉行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招待會和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官民論壇。其間,中日磋商可能涉及哪些重要議題?
楊伯江認爲,中日合作的潛力大、領域多。外界普遍預測,經貿合作將是雙方磋商的重點議題。經貿合作是中日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兩國或就加深“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展開磋商。如節能環保、綠色經濟、産業升級、交通物流、科技創新、金融貨幣、基礎設施等,方向很多。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周永生指出,加強海洋合作、以及軍事和安全層面的合作,可能成爲安倍訪華的重點議題。
安倍此次訪華,還將有約500名日本商界領袖陪同,這一規模龐大的商界領袖團引起外界關注。王新生認爲,日本企業家們在考察的同時可能會簽訂具體的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雙邊經濟發展。
在人文層面,中日會否迎來新合作?1972年,中國爲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曾向東京上野動物園贈送了兩只大熊貓,在日本引發了“熊貓熱”。安倍此次訪華前,日本政府宣布考慮支持兩個動物園從中國租借大熊貓,“熊貓外交”,或成爲安倍此次訪華,打開雙邊關系的窗口之一。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10月10日,日本東京,旅日大熊貓“香香”在東京上野野生動物園進行健康檢查。
【合作中促了解:中日關系症結待突破】
近期,一份“中日關系輿論調查”顯示,兩國受訪者中認爲“中日關系差”的均在半數以下,而認爲“中日關系好”的兩國受訪者比例,近年來均保持增長趨勢。但領土爭端、曆史問題等,仍是受訪者眼中影響雙邊關系的重要問題。
周永生分析稱,自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中日兩國仍有摩擦,安倍一方面推動中日兩國關系改善,一方面對中國進行制約。
他指出,在民間層面,“因爲日本媒體有一些對中國負面報道,以及過去中日關系的摩擦”,日本民衆對中國的情況認識有限,兩國民間關系的改善還要假以時日,雙方應加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