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资讯用工荒下日本施行新簽證政策 放宽外籍劳动者条件
日本1日开始施行新簽證政策,放宽外籍劳动者进入日本的条件,以解决“用工荒”难题。日本媒体注意到,日本长期严格限制移民入境,如今这一政策出现重大转向。
日本国会去年12月修订《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这部移民法律今年4月1日生效。根据新簽證制度,外籍劳动者如果具备特定的日语能力和职业技能,可向日本移民管理部门申请两类簽證。
其一是“特定技能1号”,申请人在建筑、农业、医护等14个行业工作,簽證有效期最长5年,護照移民,不得攜帶配偶和子女赴日。
其二是“特定技能2号”,申请人在建筑或造船行业具备熟练技能,簽證续签次数不受限,可以携配偶和子女赴日。
日本政府估算,今后5年可能有多达34.52万名外籍劳动者申请“特定技能1号”簽證,其中6万人供职于医护行业。
一名法务省官员1日告诉日本共同社乔鸿顾问,第一批簽證预期4月中旬发放,已经在日本境内工作一段时间的外籍劳动者有望最先申领。
長期以來,“移民”在日本屬于禁忌話題。先前,日本接納的外籍勞動者僅限醫生、教授等高等專業人才。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勞動力減少,護照移民,建築、農業、醫護等行業尤其面臨“用工荒”,接納外籍勞動者的討論開始增加。
共同社报道,现有将近150万名外国人在日本工作,与2012年的68万人相比大幅增加。日本政府希望,借助新簽證制度引入更多外籍劳动者,缓解用工短缺状况。
另外,日本同時面臨“人口向首都地區集中、地方人口不斷流失”的難題,多數都道府縣在與東京圈吸引勞動力的大戰中處于下風。所謂東京圈,即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和千葉縣,薪酬水平高于地方。
日本新簽證制度包含多项措施,鼓励外籍劳动力分散到日本地方工作,而非扎堆于大都市。
今年3月15日,日本政府面向企业发布一系列在新簽證制度下招募外籍劳工的条例,规定雇主必须向外籍雇员提供与日籍雇员同等或更高水平的薪酬。知情人士介绍,这主要是为避免重演以往的弊病。
日本1993年起實行技能實習制度,又稱研修生制度,設立之初意在向發展中國家傳授技能,後來卻成爲日本勞動力的重要補充來源。這一制度因普遍存在外籍勞動者待遇過低、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等問題而飽受诟病,被指爲企業廉價引進勞動力提供掩護。(楊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