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資訊“瓦良格”號過土耳其海峽
2001年的春天,正在休假的交通部救撈局局長宋家慧接到副部長洪善祥的電話:“家慧,你在哪?”
宋家慧回答:“我休假了啊。我在武漢。”
洪善祥說:“嗯,我知道。不過你得趕緊回來,有急事!”
宋家慧很奇怪,心裏想:什麽事啊?嘴上回道:“我剛來,從武漢飛南京的機票都買好了,過兩天休完假……”
洪善祥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不行,必須馬上給我回來,有重要任務!”
宋家慧一到北京就往部裏趕,黃鎮東部長和洪善祥副部長向宋家慧交代了任務:立即到上海組建一支精幹的隊伍,准備去土耳其執行拖帶“瓦良格”號航母的任務。並提示:對外嚴格保密,不得擴大知情範圍。
宋家慧後來得知,這件事當時在部機關,只有黃鎮東部長和洪善祥部長知情。他“失蹤”了很長時間,局裏的人都不知道局長幹什麽去了。
2001年4月21日,宋家慧領受任務趕赴上海,參加由國防科工委組織召開的“瓦良格”過土耳其海峽拖帶方案咨詢會。他在這裏見到了國防科工委的馬鴻琳、周玉蘭,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的胡基政、牟安成,701所上海分部的毛震亞、甄在龍、崔正雄、劉從軍,中遠公司的陳忠、陳文忠、陳正傑、應頌元和張愛琪。毛震亞和陳忠介入這個項目比較早,對情況比較熟悉。之前,中船重工沒有驚動交通部,是直接通過中遠公司把他們借調過來的。陳忠原是上海遠洋公司安監室主任,已經退居二線,正准備退休。陳文忠年紀稍大,滿頭白發,已經退休。陳忠和陳文忠都當過船長,對航海非常有經驗。
上海會議結束之後,宋家慧就和陳忠等人去了土耳其。
當時救撈局正在進行體制改革,家裏事情一大堆,局長卻在這個關鍵時刻“失蹤”了!
宋家慧是大連市人,1953年出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交通部遠洋公司工作,28歲任船長,曾任交通部救撈局局長等職。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宋家慧認爲,拖航母對于救撈系統和他本人來說,都不是什麽很難的事情。在此之前,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已經拖帶過三艘航母,即“明斯克”號、“基輔”號、“墨爾本”號。前兩條是從俄羅斯拖到中國深圳和天津,建成了“航母公園”,後一條是從澳大利亞拖到印度的造船廠拆解了。宋家慧本人曾經是我國第一艘超大型油輪“前進湖”號的首任船長,那條船爲30萬噸級,348米長,而“瓦良格”號,只是比前面那幾艘航母的噸位大一點,長度也僅爲306米而已。
土耳其方面已經第四次拒絕了中方過海峽的要求,而國家新的應對策略還沒有出來,宋家慧和陳忠在伊斯坦布爾基本沒事幹,土耳其政府沒人接洽,國家又不讓他們回來,就那麽在那兒待著,每天很寂寞,很無聊。
無聊的日子也有令人記憶猶新的事情。宋家慧懂英語,每天都要看看電視台的英語節目。2001年7月13日,電視直播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當會議宣布,由國際奧委會投票選定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時候,宋家慧一個人在房間裏嗷嗷地叫著,亂蹦亂跳。時過17年,他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然手舞足蹈,繪聲繪色。
7月底,宋家慧應召回國。8月2日,國防科工委再次在上海召開“瓦良格”過海峽拖帶方案咨詢會,與會人員和上一次差不多,只是增加了701所的金輔華,711所的李國瑞,交通部上海救撈局的袁國民船長,共計14人,會議討論了下一步的拖帶方案、增加動力方案等問題。
會議討論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務虛,讓大家爲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獻計獻策。
國家行動
世界上有個國際救助聯盟,宋家慧是這個聯盟的執委。按照慣例,這個聯盟每年要在不同的國家召開年會。2001年的年會由中國擔任東道主,在上海舉辦。8月下旬,宋家慧從土耳其回來,准備籌辦這個聯盟年會。9月9日,他突然接到北京的電話,要他馬上趕到土耳其,參加第二天由土耳其海事局召開的“瓦良格”過海峽問題協調會。宋家慧立即放下手裏的工作,從上海飛北京,再由北京飛土耳其。他連家都沒有回,下了國內航班,馬上轉飛往土耳其的國際航班。
他屬于持公務護照的免簽證人員,可以辦落地簽證,但是出境時要攜帶證明信,否則邊檢不予放行。那天是星期日,交通部的公安部門沒人上班,就是上班,時間也來不及。他只能去現場試試再說。他對邊檢人員說明情況,特別強調:我執行的可是特殊任務。不信,你們打電話。邊檢人員不信,也不打電話。宋家慧理解,人家有人家的規定,認真履行職責,沒有證明,不予放行,無可厚非。這時距離飛機起飛時間已經很近了,時間非常緊急。
宋家慧馬上給胡基政打電話求援:“胡總,我是宋家慧,我在首都機場,我沒帶證明信,你趕快幫我協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