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资讯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
財政管理
【全市財政總收入】2006年全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38,620萬元,爲預算的114.32%,增長26.60%,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50,069萬元,爲預算的106.82%,增長21.22%;非稅收入完成88551萬元,爲預算的?129.75%?,增長36.91%。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完成145828萬元,爲預算的103.41%,增長17.09%。基金收入完成77215萬元,爲預算的? 152.70%?,增長58.25%。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461663萬元,爲預算的115.32%,增長27.60%,加煙廠稅收等收入,總收入爲501663萬元,增長25.19%,其中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12%。
??【全市財政總支出】2006年全市一般預算支出完成634274萬元,爲預算的92.27%,增長24.28%。按支出用途分類的情況是:
? 基本建設及企業挖改等生産性支出114939萬元,爲預算的94.14%,增長31.14%;農業生産和農業事業費支出53959萬元,爲預算的98.77%,增長19.91%;科技支出17250?萬元,爲預算的95.99%,增長6.32%(加專項結余,護照移民,同口徑增長14%);教育事業費支出75602萬元,爲預算的99.52%,增長29.38%;工交流通等部門事業費支出30341萬元,爲預算的93.54%,增長30.26%;文體廣播衛生事業費支出35908萬元,爲預算的97.61%,增長16.61%;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128738萬元,爲預算的99.39%,增長20.17%;行政管理公檢法等政權支出92097萬元,爲預算的98.86%,增長11.32%;政策性補貼及償債等其他支出85440萬元,爲預算的89.40%,增長44.55%?。
? 全市財政一般預算的平衡情況是:按現行財政體制算賬,全市年終滾存結余爲22783萬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的项目结余18455萬元后,以及出口退税补助专项结转15025萬元,全年净结余为赤字10697萬元,其中:当年结余580萬元,上年累计赤字11277萬元。上年累计赤字是由于2004年上級給綿陽市的出口退稅補助15520萬元已纳入当年财力对应安排了支出,后因政策调整只能增列结转而形成赤字,待政策调整后,结转减少,赤字相应消化。
? 全市基金支出77140萬元,爲預算的73.61%,基金滾存結余27552萬元,按规定全部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 全市地方財政總支出完成711414萬元,爲預算的89.70%,增長27.57%?。
??【市級財政總收入】2006年市級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7349萬元,爲預算的115.05%,增長27.9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58610萬元,爲預算的106.37%,增長20.12%;非稅收入完成58739萬元,爲預算的?125.24%?,增長36.75%。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完成59832萬元,爲預算的105.90%,增長20.62%。基金收入完成61372萬元,爲預算的?157.36%?,增長?68.56%?。市級財政總收入完成238553萬元,爲預算爲120.79%,增長34.20%,其中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10.79%。
??【市級財政總支出】2006年市級一般預算支出192911萬元,爲預算的89.72%,增長11.49%。按支出用途分類的情況是:
? 基本建設及企業挖改等生産性支出72369萬元,爲預算的93.39%,增長41.06%;農業生産和農業事業費支出7231萬元,爲預算的91.24%,增長26.37%;科技支出6717萬元,完成预算的82.97%,增長13.10%;教育事業費支出6580萬元,爲預算的96.00%,增長2.76%(加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用于县级的市级配套资金,同口徑增長11.70%?);工交流通等其他部門事業費支出8034萬元,爲預算的79.90%,增長13.88%;文體廣播衛生事業費支出7099萬元,爲預算的89.14%,增長18.20%;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37204萬元,爲預算的98.15%,增長8.83%;行政管理及公檢法等政權支出27129萬元,爲預算的96.13%,增長0.06%;政策性補貼及償債等其他支出20548萬元,爲預算的71.38%,下降29.87%。
? 市級財政一般預算執行的平衡情況是: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算賬,市級年終滾存結余爲21398萬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的项目结余17149萬元和出口退税补助资金15025萬元,市级净结余为赤字10776萬元,其中:当年净结余2637萬元,上年累计赤字13413萬元。赤字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 2006年市級基金支出55160萬元,完成预算的68.28%,基金滾存結余22960萬元,按规定全部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 2006年市級地方財政總支出完成248071萬元,爲預算的83.99%,增長31.14%。
??【財政收入再上新台階】財政投入資金4.87億元,通過加大對打造百億企業、企業技術改造、産業技術開發與研究、高新技術産業化、交通基礎設施、培育旅遊産業等支持力度,培植財源,促進科技城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強化財稅收入征管,積極組織各項財政收入入庫,全市財政總收入突破50億元大關。與此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綿陽市各種轉移支付16.73億元,比上年增加5.5亿元,增長49%,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6.24億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長47.2%。上級財政的各種專項補助也超過上年,達到14.49亿元,增長17%。對區市縣各種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達到27.88億元,縣級人均財力比上年增長32%,比2002年增長104.7%,縣級財政困難狀況得到極大緩解。
??【公共財政保障能力增強】2006年對縣域經濟扶持資金達到7.7億元,其中財政直接投入5.3亿元,大力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投入資金18713萬元,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学杂费全免,并为近6萬名農村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放教科書和住校生活費;安排資金10675萬元,支持了三台、盐亭两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确保惠民医院、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落实;各级财政安排社保资金5.8億元,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按時足額發放,兌現了城市農村低保、城市農村醫療救助、優撫和軍隊移交地方離退休人員調整待遇等政策;及時補充小額擔保貸款基金1000萬元,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总额6457萬元,投資移民,確保各項就業再就業補貼政策?兌現。?
??【財政改革全面推進】進一步細化項目支出預算編制,市級部門預算編制工作更加“科學、透明、客觀、公正”。全面完成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培訓、數據轉換工作。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購工作流程及各項監管制度,理順投訴體系,加強社會監督,全年政府采購總額達5.1億元,比上年增長?6.3%?,比預算節約7%。着力推进县乡財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试行“乡财县管”管理方式,规范乡镇財政管理,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全面推行涉农财政补贴“一折通”,确保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完善各项非税收入征管制度,以票管费,确保非税收入按时足额上缴财政。积极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发挥政府资产效益。
??【財政監管力度加大】開展爲民辦實事專項資金和全市範圍內的財政專項資金清理檢查工作,對查出的問題進行嚴肅處理,並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構建長效機制。認真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工作,以政府采購領域治理爲重點,指導和督促財政系統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加強地方金融企業監管,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對商業銀行、擔保公司的風險監管,確保地方金融企業正常運轉。抓好項目評審工作,完成項目評審、支出審核116個,送審金額6.65億元,審定金額5.81億元,審減資金0.84億元,審減率爲12.63%。加強工程監督,重點對“一會一節”工程項目和國債項目進行現場監督。(馬光偉)
國家稅務
【收入任務超額完成】2006年,全市國稅系統累計完成各項稅收收入26.15億元。剔除海關代征,全市國稅系統共組織稅收收入21.62億元,比2005年增收3.13億元,同比增長16.95%,完成省局年度稅收收入計劃的105.49%。其中,入庫“兩稅”收入19.34億元,比2005年增收2.73億元,同比增長16.41%,完成省局年度“兩稅”收入計劃的104.57%;入庫其它稅收收入2.28億元,比2005年增收4064萬元,同比增长21.71%,完成省局年度其它稅收收入計劃的113.93%?。這是1996年後綿陽市國稅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全市國稅宏觀稅負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稅收彈性系數爲1.04,稅收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同時,辦理退(免)稅4.49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免抵1.95億元,退稅2.54億元,分別增長5%和75%;辦理長虹公司免抵1.41億元,退稅1.47億元,分別減少1%和增長116%。此外,全市共入庫車輛購置稅1.2億元。
??【依法治稅紮實推進】強化稅收法制宣傳。認真開展“四五”普法收尾工作和“五五”普法啓動工作。進一步規範稅收執法行爲。制定《綿陽市國稅系統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十一五”規劃實施方案》,繼續推進稅收行政執法行爲規範化建設,逗硬落實稅收執法責任制,認真開展稅收執法檢查,確保監督到位、考核到位、責任追究到位。同時,制定管理辦法,從戶籍管理、重點稅源管理、納稅申報管理、等20個方面進一步規範稅收執法行爲。進一步加大稅務稽查力度。全面落實執法公告、執法公示、欠稅公告和涉稅案件的司法移送制度、稅收保全及強制執行制度,紮實開展稅收專項檢查,切實加強對重大案件的查處力度。2006年,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對房地産及建築安裝業、郵電通訊、金融保險、廢舊物資回收及用廢企業、建材、化工、通訊、醫藥零售、加油站等行業的專項檢查和區域專項整治工作,共計檢查企業174戶,查補稅款425.94萬元。同时认真抓好日常检查,全年共查补税款、罚款及加收滞纳金合计1200萬元,罚款率达15.02%,入庫率98%。
??【稅收征管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強化】從2006年3月開始全面推行應用V2.0綜合征管軟件,初步實現稅收征管用數據說話、用指標說話、用事實說話的要求;及時對國稅工商互聯系統進行優化升級。省級數據集中後,市國稅局重新開發上線運行國稅工商互聯系統V2.0,較好地解決了稅收征管中的漏征漏管以及城區征管交叉重疊的現象;進一步推廣應用個體電腦定額管理系統,大大提高定額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使戶均定額較推行前上升12%;研发应用全员绩效考评系统,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研发应用所得税纳税評估系统,有效解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回归纳税人后税务机关事后管理的难题。2006年汇算清缴后,全市通过纳税評估,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40多萬元,调减亏损额690多萬元,查补税额88萬元。
??【稅收征管基礎進一步夯實】健全城區稅收征管協調機制,理順征收、管理、稽查三環節間的業務銜接。按照省局綜合征管軟件V2.0上線對網絡的要求,市國稅局在省局既定的技術模式下,結合綿陽具體的網絡結構和通訊條件,完成對全市系統廣域網絡的改造和綜合征管系統專用網絡的建設;充分依托國稅工商互聯系統對全市的工商登記信息和稅務登記信息進行比對清理,共比對查找差異戶數50036戶,整理歸納差異原因18項,清理漏征漏管戶1452戶,新辦稅務登記1452戶,清理查補稅款及罰款?0.85?萬元;深化征管数据分析应用。编制《数据分析报告》,主要征管指标得到大幅提升,申报率、入库率、缓缴税款到期入库率进入全省前三名;狠抓纳税評估工作,在增值税和所得税管理中大力推行纳税評估软件,较好实现了税源管理工作的事中控管。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計建立數據模型10个,評估户数1536戶,納稅約談142次,評估补税300余萬元。开发的所得税纳税評估软件被省局评选为第三届创新项目,由市局和省局选送的三台县国税局的纳税評估案例荣获总局二等奖;大力推行商业有奖发票,2006年共發行有獎發票6組,兌付獎金230余萬元,处罚不开票16次,處罰金額0.4萬元,商业环节税收同比增长12%;搞好稅務登記證換發工作。全市應換稅務登記證件49841戶,已換稅務登記證證件49056戶,新辦稅務登記证1768戶,查補稅款及罚款0.84萬元,企业换证面达100%,個體工商業戶換證面達97.98%。
??【增值税管理】扎实开展“一机多票”推行工作,比省局工作要求提前两个月完成此项任务。认真开展纳税評估工作和全市“增值税纳税評估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加强税源监控,依托省局建立的重点税源数据库,完善对增值税、消费税重点税源的监控体系。切实加强“三小票”管理。全年通过对货运发票、废旧物资回收发票和海关发票审核检查,共发现管理性违规489份,移交稽查7份,稅款150.11萬元。
??【消費稅管理】做好新消費稅政策的貫徹執行工作,開展稅源調查,進行大量宣传讲解工作。开展调研,积极探索消费税纳税評估工作的可能性。
??【所得税管理】对全市重点纳税大户、长期亏损企业、房地产企业、关联企业、纳税評估中发现的疑似对象和日常管理中问题较多的395戶企業進行重點檢查。經檢查發現問題企業87戶,查增應稅所得額792.31萬元,调减亏损额162.84萬元,查补入库税款39.17萬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所得税纳税評估软件,推行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根据经济特点,行业、区域分布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税源大小,将企业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中小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和汇总纳税企业四类,建立所得税企业基本情况表,根据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并将年纳企业所得税30萬元以上的企业、年亏损额在100萬以上的企業以及年扣繳個息稅100萬元以上的扣缴义务人作为市局监控的重点,按季报送有关资料及税源分析报告,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所辖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和纳税情况,把握所得税税源动态,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税源监控。全市所得税征管户数由2005年度的3459戶增加到4792戶,新增企業1333戶。所得稅納稅人申報率由以前的68%提高到近90%。加強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全年全市報批各類稅前扣除項目金額5551.57萬元。
??【其他稅種管理】同時,認真做好個息稅管理和新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推行工作;在涉外稅收和出口退稅管理方面,加強涉外企業管理,組織涉外稅收2.51億元,同比增長42.46%。全年实行“一条龙”纳税評估111戶(次),核實異常票274份,移交稽查1戶,異常發票3份。同時,認真核實車輛代碼異常信息、車輛識別代碼異常信息,積極完善車購稅免稅管理方法。(于海軍)
地方稅務
【地稅收入首次突破20億元】2006年,全市地稅收入總量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是綿陽市地稅局組建以來最多的一年,收入增幅創近年新高,全年組織地方各項收入21.83億元,同比增收4.35亿元,增長24.9%,完成省局下達任務的109%。收入總額中,稅收收入19.75億元,同比增收3.1億元,完成任務的103.3%;基金附加收入2.08億元(含“社保”兩金7990萬元),同比增收4495萬元,完成任务的346.5%。組織市、縣級地稅收入12.54億元,同比增收2.57亿元,增長25.7%,超市政府下達奮鬥目標3636萬元。其中,市本级收入4.91億元,同比增收9284萬元,增長23.2%?,超出市政府下達奮鬥目標438萬元。
??【鞏固精細化管理成果】全面推行和深化精細化管理工作,開展“稅收精細化管理回頭看”,對精細化管理工作進行全面總結驗收,加大督促整改力度,較好地解決了稅收征管中“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提高幹部職工素質,建立起新的征管模式,進一步規範稅收執法,提高稅收征管質量,促進收入任務完成。
??【夯實征管基礎】開展換發稅務登記證件工作,換發稅務登記證6.75萬個,辦理臨時稅務登記證508個,嚴把信息錄入審核關口,清理漏征漏管戶631戶。通過調減換證工本費,免收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工本費等措施,減輕納稅人辦證費用負擔247萬余元。
??【狠抓稅源監控】繼續強化發票管理,鞏固有獎發票運用成果,入庫相關稅收1億多元,同比增收1500多萬元。积极探索纳税評估办法,开展纳税評估试点。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全面实施个体税收、重点税收、农村税收分类管理办法。开展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档案资料管理专项检查,强化税源控管。提请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措施,建立与国税、公安、国土、房管等部门的信息传递共享机制,征管措施逐步完善。
??【加強稅種管理】強化對教育勞務、交通運輸、建築安裝等行業的稅收征管,穩步推進房地産稅收“一體化”管理,完善企業所得稅監管體系,認真落實個人所得稅減出標准提高政策,狠抓高收入人員個人所得稅管理,規範土地增值稅、印花稅核定(預征)管理,加強了相關稅種管理。
??【推進科學化管理】市地稅局將2006年定爲“科學化管理年”。爲解決系統內部不同程度存在的崗位不細、職責不清、程序不嚴、流程不暢、考核不力、追究不硬的問題,市地稅局提出“三個符合”(即符合地稅客觀實際,符合地稅發展規律,符合法律法規要求)、“三化”(即標准化、程序化、規範化)、“一個手段”(信息化手段)、“兩高”(即工作質量高、工作效率高)的科學化管理工作思路,明確應堅持的“五個原則”(即依法治稅原則,務實高效原則,職責明晰原則,統一規範原則,全員參與原則),確定以權責明晰爲基礎,以流程再造爲重點,以績效管理爲目的,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使全市地稅系統各項工作質效在原基礎上有明顯轉變和較大提升的近期目標。
??【嚴格堅持依法治稅】嚴格稅收執法。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以科學化管理爲契機,進一步加強稅收執法責任制度建設,落實各個環節的職責。加強執法監督。完成對全市地稅系統執法主體、依據、責任的清理,完善規範性文件管理制度,開展稅收執法檢查和減免稅監督管理專項檢查,對稅收執法過錯行爲進行責任追究,有效規範稅收執法行爲。推行欠稅分類管理。分類按程序對欠稅企業進行公告,全年公告欠稅企業326戶(次),清繳欠稅3261萬元。强化税务稽查。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在全市范围内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娱乐业和服务业进行专项整治,对交通运输业、通信业、金融业等行业实施专项检查,全市稽查查补各项收入3喬鴻24小時免費電話:400-070-8600網站隨機碼:多萬元,稽查力度和相关指标有很大提高。认真开展税收宣传和普法工作。分批集中开展了房地产行业税收、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相关税收和个人所得税法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依法纳税意识和纳税遵从度。
??【積極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全市各級地稅機關積極貫徹國家調整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政策,促進房地産業健康平穩發展。認真落實各類稅收優惠政策,減免地方各稅1.7億元,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維護穩定的良性互動。按照省政府“落實下崗再就業人員、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稅收優惠政策”重點督辦事項要求,層層分解落實任務,加強督促檢查,減免特殊困難群體各項稅收1760.1萬元,完成省政府下达绵阳市目标任务1100萬元的160%,累計惠及下崗職工、殘疾人員、刑釋人員、軍轉幹部和未達起征點個體工商戶等27788人。其中,爲自謀職業的8595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減免地方各稅1076.9萬元,为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23戶企業減免地方各稅151.3萬元。除此之外,免登记工本费95456元。(遊元光)
審計
【完成審計项目363項】2006年,全市市县两级審計机关共完成審計项目363項,查出違規金額14557萬元,损失浪费金额785萬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12734萬元;决定处理应上交财政5041萬(其中稅金72萬元,罚款60萬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5357萬元,应调账处理9499萬元。固定资产投资審計核减工程结算额29913萬元,为国家节省大量建设资金。移送司法、纪检监察和其他部门15件,涉及17人。
??【财政審計】以财政预算执行審計为主线,对财政资金有分配权和管理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一级预算单位执行情况,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关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審計。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審計共完成项目32项,延伸審計单位部门80余個,查出各類違法違規資金6615萬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2172萬元,審計处理收缴财政3386萬元,归垫专项资金3330萬元,提出審計建议意见35條。
??【投资審計】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富乐山国际酒店改建工程投资、“两弹一星”科技博物馆、樊华大桥、绵江快速通道、江油市太白国际旅游文化节建设项目、平武王朗景区改造等投资决算进行了審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審計在经过招投标的情况下,仍核减工程结算额29913萬元。全市已开始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经济责任審計】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增強領導幹部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管理意識,提高自我約束和依法行政能力,从源头治理腐败等方面,经济责任審計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经责審計已審計的66项中,评价落实领导干部个人对審計发现问题应承担的个人责任42萬元,直接领导责任1503萬元,分管领导责任13331萬元;審計移送纪检监察机关4人,建議有關部門處理2件。
??【专项審計】开展全市天然林保护资金、三峡移民资金、荒草地开发项目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等涉农资金的審計或调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完成政府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检查工作。开展对绵阳燃气集团公司、市交警支队的審計调查。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相关责任人已受到责任追究。
??【效益審計】通过整合市县两级的力量,开展绵(阳)江(油)快速通道投资效益審計,以实地调查、踏勘测量为基础,在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等措施控制造价的情况下,仍审减投资7731.13萬元,审减率为12.08%,爲政府節約大量建設資金。(蒲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