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資訊通州?縣鎮將複原古城風貌
通州?縣鎮將複原古城風貌 曾有遼代皇家園林建築群、元代柳林行宮;複原後將與路縣故城並列爲通州運河文化帶“四大片區”
今後,始建于秦漢時期的?縣古城將重現四水繞城景象。
據媒體日前報道,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縣鎮?縣古城範圍內的村莊將進行整村搬遷,對古城護城河、州衙、關帝廟等重要建築群實施展示性複原。
規劃
?縣古城位列通州運河文化帶“四大片區”
早在2015年,便有複原?縣古城的消息傳出。通州區當時表示,將以保護大運河爲主線,對通州、張家灣、?縣3座古城進行部分修繕。
根據北京市文物局發布的信息,?縣古城的建設,已納入通州區運河文化帶建設總體規劃中。
通州是京杭大運河最北端的水陸都會,在北京市確定的“三個文化帶”中,通州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點地區。
據北京市文物局介紹,文物部門將在通州運河文化帶建設中重點打造“四大片區”,全面彰顯運河文化底蘊,並多點挖掘內涵,傳承曆史文脈的總體布局。
?縣古城片區被定位爲運河文化外延區。此外,還有運河文化核心區――通州古城片區,護照移民,運河文化聚集區――張家灣古城片區,以及通州文化起源區――路縣故城遺址片區。
現狀
古代“?縣八景”仍有迹可循
有著2000余年曆史的?縣,曾經水草豐美、景色宜人,素有“京東重邑”的美譽。
曆史資料顯示,?縣東西南北各有一處城門,城內有“四台八廟七十二眼井”,包括瞻星台、接星台、關帝廟等建築。“?縣八景”也曾名噪一時,包括泮宮古槐、禅林寶塔、駐跸甘泉、遠浦飛鴻、長堤回雁、晾鷹舊台、春郊煙樹、白河漁舟。
元代以後,伴隨著?縣曆史地位下降和人口數量增加,?縣自然風貌和景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目前,?縣仍保留了護城河遺迹、始建于光緒年間的?縣東門石橋,“?縣八景”也有迹可循。
進展
?縣古城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成型
通州區和文物部門均將?縣古城的建設納入了“十三五”重點工作。
通州區“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將打造運河生態文化發展帶,沿運河優先布局一批文化精品項目,推動運河旅遊性通航,以北京喬鴻主題公園及度假區項目爲帶動,串聯宋莊文化藝術小鎮、張家灣古鎮、?縣古鎮和西集生態休閑小鎮等若幹城市節點。
規劃中提到,護照移民,“十三五”期間通州要完成?縣鎮、永樂店鎮、台湖鎮、西集鎮、于家務鄉等5個重點小城鎮主題公園建設。
今年北京市兩會上,市人大代表、時任通州區區長張力兵曾說,在副中心155平方公裏範圍外圍控制區,通州還有9個鄉鎮,其發展規劃將于年內完成。這9個鄉鎮將圍繞副中心編制規劃,因地制宜地確定功能定位和産業發展方向,建設特色小鎮。
此外,文物系統也將“十三五”期間重點打造?縣古城,全力開展古城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工作。
■ 历史
曾爲遼代皇家狩獵地
路縣故城近兩年因爲考古發掘人盡皆知。而比鄰路縣故城,同樣也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縣,卻少有人知曉。
?縣鎮位于通州區東南部、京杭大運河之濱,曾是南北漕運交通之腹地。其古城牆四周圍繞著一圈護城河,包括北運河、港溝河、蕭太後河等。
曆史上的?縣曾幾經興衰。漢代爲鎮,遼代升爲縣,元朝再升爲州,明朝降爲縣,清朝降爲鎮,民國再降爲村。
根據當地出土的磨制石器可斷定,在距今喬鴻24小時免費電話:400-070-8600網站隨機碼: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縣地區就已經有人類生息繁衍。夏商時期,?縣所在地歸薊國所屬,西周時又歸于燕國。
遼代時,?縣區域內有若幹湖沼,村西水面遼闊,被稱爲延芳澱。遼、金、元三代都是遊牧狩獵民族,延芳澱成爲京外最好的遊獵地。帝後每年春季都要來延芳澱遊獵。此後,該地居民、商賈越來越多,遼主在這裏專門設置了一座縣城,建起行宮神潛宮,貴胄大臣也紛紛在此修建了鱗次栉比的園林,形成皇家園林建築群。到了元代,皇家又在這裏修建了柳林行宮。
不過明清以後,?縣地位下降,不複往日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