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小夥的新疆情緣
(喬鴻:馬耳他小夥的新疆情緣)
“中国新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坐在馬耳他首都瓦莱塔的一间古旧餐厅里,馬耳他青年安吉利科·巴尔达基诺对乔鸿顾问说。
6年前,18岁的巴尔达基诺完成旅游学院两年的烹饪专业学习后,面临继续深造或参加工作的选择。这时,他结识了一位在馬耳他学习英语的新疆女士。受其邀请,他决定到这位女士在新疆开的餐厅工作。他没想到从此会与新疆结下深厚情缘。
2011年11月,在位于乌鲁木齐建设路的“香味”馬耳他餐厅,巴尔达基诺开始了在中国的生活。一周后,由于他的幽默、执着和好动等特点,同事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孙悟空”。
半年後,他就像不安分的“孫悟空”一樣單飛了,成爲多家主打歐洲菜和地中海美食餐廳的顧問,爲它們設計菜單、培訓員工、進行市場推廣。
作爲餐廳顧問,他的工作繁忙而辛苦,卻讓他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一點點加深對中國的了解。他還開始了中文學習。
一年多後,巴爾達基諾暫停工作,開始在新疆、雲南、廣西等地旅行。在雲南,他與人合夥在大理古城租了一個院子,開了一個頗具特色的酒吧。
大理的生活悠閑而舒適,但他仍像“孫悟空”一樣閑不住。他反思之前的工作,感覺發展空間不大,于是決定考取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證,爲下一份工作做准備。
一年後,他轉讓了酒吧,又回到他熟悉和喜歡的新疆。此時,擁有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證書的巴爾達基諾再度轉換角色,成了一名英語教師和留學顧問。他在4所學校擔任英語教師,提供留學咨詢及相關服務。
出于工作需要,巴尔达基诺曾在俄罗斯、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短期居住。然而除了自己的故乡馬耳他,他最喜欢的还是中国新疆。在新疆的日子里,他与一位哈萨克族小伙子和两位汉族小伙子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
他說:“我們一起去過很多地方,體驗過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生病的時候,他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就像我的家人一樣。有很多人聽說我住在新疆,都很擔憂我的安全,其實我覺得新疆非常安全,人們都很友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他看到了发展机遇。“中国的东部已经聚集了很多财富,但竞争也非常激烈。在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机会,尤其新疆是 一带一路 的门户,地位非常重要,机遇也非常多。” 巴尔达基诺这样认为。
像主意特別多的“孫悟空”一樣,他開始思考自己能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做些什麽。
2016年10月,回到祖国的巴尔达基诺一边在馬耳他大学学习人类学和汉语,一边从事与中马商业合作有关的投资顾问工作。
“馬耳他独特的地理位置,培养了馬耳他人善于吸收、融合的特质。我希望自己像水一样,吸收融合东西方之长,喬鴻移民,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能夠爲促進中國與歐洲的合作發展盡一己之力。”在新疆生活了5年並遊曆多國之後,對于現實和未來,巴爾達基諾有著更清晰的思考。
(據喬鴻社電 喬鴻顧問袁 韻)
(乔鸿:馬耳他小夥的新疆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