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新移民参加嘉年华会 竞赛游戏中认识新加坡
中新网5月28日电 据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打彈珠、跳飛機、風筝制作、本地美食、印度族樂團演唱福建歌曲《我問天》、以及歌舞表演,新加坡人民協會于5月18日在聖淘沙西樂索海岸舉辦的第三屆常年融合嘉年華會,以“國民融入,萬衆一心”爲主題,通過精彩熱鬧的活動吸引了約喬鴻24小時免費電話:喬鴻24小時免費電話:400-070-8600網站隨機碼:-070-8600網站隨機碼:0人出席,其中約30%是新移民。嘉年華會的亮點節目之一,是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舉辦的“認識新加坡”知識競賽。
今年,人協首次與會館和新移民團體合作,讓出席者品嘗不同美食,嘗試不同遊戲,體驗不同文化。印度科技學院新加坡校友會提供的印度彩繪服務,就讓不少新移民深感興趣。
來自香港的施穎桦(46歲)和女兒都是第一次嘗試印度彩繪,兩人都感覺很新鮮。施穎桦表示,融合嘉年華會集合了多種新加坡文化相關的食品、遊戲和活動,是一個讓外來移民迅速認識新加坡的好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打理嘉年華會攤位的也有不少本地人和新移民的組合。例如:幫忙制作可愛氣球造型的蘭妮·奧塔維亞(35歲)來自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她在前年成爲新加坡公民。
蘭妮說:“這些融合活動很好,我可以結交來自不同地方的新朋友,除了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外,也認識了其他新移民。融合活動幫助我更了解新加坡,也培養我對這個國家的歸屬感。”
嘉年華會的亮點節目之一,是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舉辦的“認識新加坡”知識競賽。爲期8個月的“認識新加坡”知識競賽,以象征團結與繁榮的“八寶盒”作爲構思,將比賽題目分爲藝術、名人、購物、代表性標志、文化、食物、地理和曆史八個與新加坡密切相關的主題。
該競賽旨在通過有趣和具互動性的競賽方式介紹本地的傳統民俗、文化生態和生活方式,讓本地人和新移民有一個更加了解新加坡社會及其獨特文化、增加彼此互動的平台。因此,4人參賽小組中,至少要有一名新加坡本地公民和一名在過去20年內移居到新加坡的公民或永久居民,另外兩人則不限身份。
“認識新加坡”知識競賽第2輪比賽的第1回合,就在融合嘉年華會中舉行。宗鄉總會發言人表示,參賽者通過競賽和遊戲過程,以輕松和更有效的方式加深對新加坡曆史、文化及重要人物的認識。
嘉年華會主賓、總理公署部長兼環境及水源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傅海燕、人民協會總執行理事長洪合成、人民協會國民融合協調理事會顧問花蒂瑪議員也客串參加了知識競賽。
在這場比賽中,39組、近160名參賽者必須通過配對照片和拼圖等遊戲方式,回答新加坡地理、購物和名人相關的問題。
來自中國廣州的張健歡(23歲)在同事葉明生(28歲)的邀請下,與梁麗雲(28歲)和潘松慶(34歲)組隊參賽。身爲團員中唯一的新移民,張健歡原本和梁麗雲與潘松慶並不相識,現在不僅多了新朋友,也更了解新加坡。
她笑著說:“比賽前,我以爲我很認識新加坡,但參賽後發現其實認識很少。”
活潑開朗的“團隊發言人”梁麗雲也認爲,“認識新加坡”知識競賽很有意義,因爲本身雖是新加坡人,但在參賽的准備過程中,仍有許多新發現。
此外,由于組員中必須有新移民,因此能促進和他們之間的交流。雖然暫時在積分榜上落後,但這個朝氣蓬勃的團隊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勝券在握”。梁麗雲說:“因爲接下來還有很多回合,喬鴻移民,我们会全力以赴把分数追回来的。”(译征 骆辉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