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才”,香港發展新助力(港澳在線)
香港入境事務處的工作人員正在宣導優才計劃。
資料圖片
小渔村如何变身国际大都会?香港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人才是最大的奥秘之一。为了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应对人口老化等挑战,香港特区政府自2006年开始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吸引高端的优秀人才,提高竞争力。七年过去,香港通过“優才计划”招揽的人才总数2485人。随着最早的一批優才即将正式落户香港,实施七年的计划,成败得失也到了需要审视的时刻。
新血液增活力
香港鞏固國際地位
國家花樣滑冰隊前選手齊佳,2009年獲香港滑冰聯盟邀請,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到香港擔任花樣滑冰教練。2012年,她成功通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繼續留港發展。
齐佳说,“朋友常常提到優才计划,他们觉得这个计划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成就的认同,我个人也认为这是非常有荣誉感的一件事情,所以就申请了。”她表示,香港中西文化交融,随时可接收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物,在这里练习艺术性和创新性要求高的花样滑冰运动,可说是占有地利的优势。
跟齐佳一样,7年来,通过優才计划,多方面的人才汇聚香港。行业分布上,据香港入境处透露,金融行业有588人,科技448人,商贸218人,建筑207人,工业制造176人,艺术文化171人。
金融人士最多,香港输入优秀人才及专才咨询委员会主席杨敏德表示,相信这与香港近年来积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香港金融发展空间大有关系。不过她强调,香港是个多元化社会,除了金融界,優才计划也希望吸引艺术、文化、医疗等各个领域的人才。
除了領域分布廣泛,人才的高學曆也是一個普遍特征。在過去7年引進的2458名人才中,19%具有博士或兩個及兩個以上碩士學位,63%具有碩士或兩個及兩個以上學士學位,學士以上學位90%。
对此,香港入境处签证及政策部助理处长陈孟麟认为,特区政府7年来通过優才计划吸引的各行各业人才,为香港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巩固了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
兩套打分標准
近八成來自內地
从事金融行业的张新宇是第一批以“综合计分制”到香港的“優才”,与他同期的还有钢琴家郎朗、李云迪等,不过张新宇说,与他不同的是,这些名人用的是“成就计分制”。
陈孟麟介绍,香港優才计划有两套打分标准,申请人符合基本资格后,将根据两套计算制度中的一套来算分。“综合计分制”是通过对申请人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家庭背景等计分,一般的人才是通过这套计分申请。“成就计分制”适用于具备超凡才能或技术,并拥有杰出成就的人士,内地的一些明星和奥运冠军,如章子怡、汤唯、李宁等,就是通过这套计分到香港的。
優才名人云集,加上媒体的炒作,不免让很多人感觉高不可攀。陈孟麟说,社会对此存在误读,其实名人只占優才的很少一部分,92%的成功申请人都是通过综合计分制到港的優才。
過去7年,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入境處共接獲9142宗申請,2458人獲批,獲批率27%。成功申請人中,內地人占78%,共1912人。
配額多獲批少
程序複雜耗時久
香港優才计划每年的配额有1000名,过去几年,每年获批的人数平均只有两三百人,最高时2009年批准了593人。获批数目每年都没有达到配额上限,香港入境处认为,是由于推广的不够,未来要加强对计划的推广。不过有申请者则认为,優才计划的人才标准和申请程序复杂是很大的限制,影响吸引力。
優才计划的申请一般需要过五道关,第一步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包括国籍、年龄、经济能力、学历等,判断是否符合基本资格;符合资格后,第二步就要按照两种计分制的一种来计分,喬鴻移民,分數及格後才能提交申請;接下來第三步就是由“輸入優秀人才及專才委員會”來甄選,委員會由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組成,每屆任期兩年,3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委員會做出批准建議;之後第四步獲批准的人士要到香港入境處面試;最後,面試過關獲簽發入境簽證,申請才算成功。
在广州从事中乐器教育的薛乐曾尝试申请香港的優才计划,不过在申请环节她放弃了。她说,香港優才计划申请的环节程序冗繁、批复的时间太长,一般来说,从递交申请到获得批准一般需要两到3个月。对于有意在香港发展的人士来说,薛乐认为,3个月时间足以在香港找到工作,通过香港公司办理工作签证而不需再通过優才计划申请。
薛乐说,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優才计划效果不显著不仅仅是推广的问题。
配套機制不足
學者呼籲更主動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