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移民流动性下降 美国不断收紧移民政策
移民,從人類産生至今,一直是人類追求發展的一種既有行爲模式。20世紀之後,國際移民,則更是定義每一次科學技術革新、社會生産方式進步的特征之一。尤其在21世紀,全球化的步伐推動著商品、資本與人員的飛速跨境流動,加深了主權國家間、國家內部社會構成要素的交往方式的多元化。6月9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副主任兼秘書長苗綠主編,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編著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提出,近年來,國際移民發展趨勢逐漸呈現出幾個特征:國際移民數量增加,所在區域相對集中,但流動性下降;在民粹主義影響下,美國在不斷收緊移民政策,同時提高投資移民門檻。
藍皮書顯示,在國際移民流動性下降的背景下,歐盟作爲對移民最有吸引力的地區之一,也呈現出歐盟國家內部的人口流動增長要快于非歐盟國家遷入歐盟的速度。此外,接收移民數量最大的國家爲美國(4700萬人),接收近世界移民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19%);德國和俄羅斯爲世界移民的第二大接收國(1200萬人);第三位爲沙特阿拉伯,有1000萬名遷入移民。
當然,國際移民流動性下降的現象在OECD國家表現得比較明顯。從1995年到2014年這20年時間裏,遷入OECD國家的永久性移民一直處于較爲顯著的增長態勢,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增長較快。金融危機後,雖然永久性遷入移民的數量有兩年的短暫回落,但很快又恢複增長。社會經濟因素成爲驅動人們去往海外尋求更好機會的動因,同時貧窮、不平等、缺乏基礎設施和失業等情況,也會成爲限制遷徙的因素。因此,收入與遷徙之間會形成一種駝峰曲線關系,即極度窮困的人缺乏經濟基礎遷徙,但隨著經濟發展,年均收入大概進入7000萬至10000萬美元的區間時,人們遷出原住地的能力與傾向開始增加。
蓝皮书显示,从2015年开始,美国加高投资移民门槛,国务院签证办公室的官员先于当年4月宣布,“开始针对中国大陆出生的投资人实行两年排期。” 6月4日,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宣布拟立法提高投资移民门槛,计划将金额从50万美元提至80万美元,并将“非目标就业区”的投资金额从100万美元提高至120万美元。2017年1月,国土安全部宣布改革EB-5签证项目,欲将金额从50万美元提升为135万美元,非目标就业区域中心的项目由100万美元提至180万美元。但直到2018年2月,EB-5的区域中心项目以及其他签证规则的变更问题,在国会与白宫之间陷入僵局。
“可以看出,在民粹主義影響下,美國在不斷收緊移民政策,同時提高投資移民門檻。”藍皮書表示,而受脫歐進程影響,英國對人才的吸引力減弱,但仍然試圖通過有選擇性的移民政策,將國家所需的緊缺型人才從移民潮中甄選出來。相比通過投資移民增加房地産行業的收入,美國及英國等國家更重視創新。創新會帶來企業的轉型,這種轉變會影響到世界的勞動。企業在參與國際貿易時影響了工作安排方式、競爭力、創造就業崗位和工作品質等重要經濟結果。創新與新技術內植于企業,既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來源,也是可持續增長與發展的動力來源。全球就業大部分是通過私營企業實現的。相應的,每個對于國家可持續發展有極大抱負的國家政府,都開始在國內通過各類政策手段營造創業環境、發展中小微企業。經驗研究已經證實,國際移民在創業與創新方面活力要高于非移民人群。企業家移民比投資移民更能通過創造本地就業、貢獻稅收等方面,直接使移民所在社會受益。美國與英國雖然通過出台新規,加高之前廣受歡迎的投資移民門檻,使投資移民批准數量陡降,但卻全力吸引企業家移民來本國創業、拉動本國的就業與創新,喬鴻移民 喬鴻國際移民,成爲美國與英國等呈現“反移民”政策傾向的發達國家有悖于政策宣傳表象的趨勢。
藍皮書指出,盡管一直以來輿論認爲的美國政府將停止發放H-1B簽證的消息並不屬實,目前H-1B工作簽確實在名額、申請標准和申請過程上有了調整。多年以來,數十萬名外國熟練技術工作者,甚至科技行業領軍人物,都是通過H-1B簽證留下,從而解決了美國技術工作者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印度人喬鴻國人位居獲得此類簽證的前兩位。H-1B簽證獲得者中的大部分都成爲了美國的永久居民或者公民,他們同其他的移民一起,爲美國社會創造了源源不斷的巨大價值。
藍皮書還表示,中國國際移民呈現以下特點:第一,中國大陸地區國際移民占總人口比重仍是世界最低;第二,中國是第二大僑彙彙入國,第四大移民來源國,並成爲第四大(2016年)、第五大(根據2017年不完全數據統計)僑彙彙出國;第三,從2008年到2017年,我國13批次的“千人計劃”,目前共引進人才7000余人。在“千人計劃”的引領下,中國各地引進高層次人才、留學人才5.39萬人。尤其在中國的一線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各領域專業型人才;中國在不斷從國際移民來源國,成長爲治理方式與機制不斷進步的國際移民目的國,外國人“來華逐夢”也呈現上升趨勢;第四,中國移民遷出量增速放緩,移民美、加、英、德等國人數連續下降;全國各地掀起“人才爭奪戰”,各地在爭搶人才時將爭奪國際人才作爲重要著眼點;出國遊增長速度遠高于入境遊客的變化速度,入境旅遊赤字明顯;西方國家簽證、移民等政策收緊,使得中國出國留學增速放緩,來華留學增長迅速;第五,“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也成爲中國規範移民的重要流向地區;成立國家移民管理局,地方外籍人員管理與國際社區治理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