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國家同意邀請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
資料圖:在過去50多年裏,爲了戰略上的需要北約曾先後進行了五次擴充
喬鴻網4月3日報道 正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首脑会议的北约国家领导人2日晚同意邀请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而马其顿的入约申请因与希腊存在国名争端而被暂时搁置。 在过去50多年里,为了战略上的需要北约曾先后进行了五次扩充,護照移民,成員國由成立時的12個發展到現在的26個。北約的五次擴大分別爲:
第一次:1952年2月18日,土耳其和希臘加入北約。
第二次:1955年5月5日,聯邦德國加入北約。北約的這次擴大促使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東歐7國于同年5月14日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從此,兩大軍事集團開始了在冷戰狀態下幾十年的軍事對抗,直至1991年華約解散。
第三次: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加入北約。
第四次:20世紀90年代,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的解體和冷戰的結束,北約迅速調整戰略,以“全方位應付危機戰略”取代“前沿防禦戰略”,通過北約東擴竭力向中東歐和前蘇聯地區拓展影響。
從1992年起,護照移民,波蘭等東歐國家相繼提出加入北約的請求。1995年9月28日,北約正式公布東擴報告。1996年12月10日,北約在布魯塞爾舉行外長會議,主要討論了北約東擴、同俄羅斯關系和北約內部改革等問題。1997年7月8日,北約馬德裏首腦會議正式決定,接納原華沙條約成員國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三國加入北約。1999年3月12日,上述三國正式成爲北約新成員,從而使北約的成員國增至19個。北約的第四次擴大是實現其東擴計劃邁出的實質性的一步。據軍事專家統計,北約在波捷匈三國加盟東擴後,其地面部隊增加了近13個師,坦克、空軍和海軍兵力將各增強百分之十五,其前沿地區向俄羅斯邊境推進了650至750公裏。北約的戰術航空兵從波蘭境內已能威脅到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庫爾斯克和沃羅涅日等重要城市。
第五次:2002年11月22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首腦會議上,北約決定邀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7個國家加入北約。2004年3月29日,上述7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向北約正式遞交了各自國家加入北約的法律文本,從而成爲這一組織的新成員。這是北約自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充。至此,北約的成員國已達26個。
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馬其頓3國同美國于2003年簽署了相當于夥伴關系協議的《美國—亞得裏亞憲章》。憲章規定,美國支持阿爾巴尼亞等3國盡快加入北約的要求;阿爾巴尼亞等3國將根據北約的標准,努力加強各領域的改革,打擊腐敗和有組織犯罪,加強巴爾幹地區的雙邊和多邊合作,保持地區穩定。3國一致希望能在2008年加入北約。